来源:山海新财经
楚小强|文
“刘忠田长期靠金钱开道,靠违法违规手段获取***,进而又脱实向虚。无序扩张,最终难以为继,轰然崩塌。”
这是央视反腐专题片曾对刘忠田由“首富”堕落为“罪犯”、其忠旺集团由“亚洲铝王”沦落至“破产重整”的一段原因剖析。
刘忠田曾以240亿元的身家在2009年短暂成为中国首富,后被超越,但依然多年稳坐辽宁乃至东北首富。他实际控制的忠旺集团,过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然而,自2021年“债务暴雷”以来,刘忠田的忠旺集团分崩离析,本人不仅身陷囹圄,留下的“烂摊子”也让一众债权人备受折磨。之后,旗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资产大都被剥离、重组。2022年9月,忠旺集团等253家企业合并重整案获沈阳中院裁定受理。
如今忠旺集团的铝主业资产被厦门国企象屿集团看上了,后者拟斥资投资这部分核心业务。
这一收购,看似象屿集团充当了忠旺集团的“白衣骑士”,但其实“危难”中的忠旺集团,也给了象屿集团***整合、升维业务模式,助力其从“供应链服务商”向“供应链运营商”转变的机会。
毕竟象屿集团供应链主业向生产制造环节拓展的意图由来已久,而忠旺集团恰恰曾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铝制品生产制造企业。此外,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等因素影响,象屿集团近年来业绩压力凸显,亦急需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来缓冲产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01
欲拿下忠旺铝主业
近期,厦门国企象屿集团在市场上的频频动作引起外界关注。不仅***豪掷89.74亿元受让控股上市子公司厦门象屿对江苏德龙的债权,还拟与厦门象屿斥资43亿元共同参与忠旺集团铝主业资产的重整投资。
在对忠旺集团铝主业资产的收购中,原本***厦门象屿全资公司智慧物流港出资6.9亿元,持股16.0465%;象屿集团全资子公司出资36.1亿元,持股83.9535%。
但厦门象屿日前突然公告,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后,决定取消上述投资。不过,厦门象屿强调,控股股东象屿集团将继续作为重整投资人,收购并控股忠旺集团铝主业资产设立的新公司(新忠旺集团)。
也就是说,即便厦门象屿放弃参与这一投资,但控股股东象屿集团对新忠旺集团势在必得。
作为成立于1995年的国有企业集团,象屿集团的唯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厦门市国资委。2011年8月,公司供应链业务核心子公司厦门象屿借壳“ST夏新”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至今,象屿集团仍手握过半股权,是厦门象屿的控股股东。
从***信息得知,象屿集团目前业务涉及5大板块——大宗商品供应链、房地产、类金融、港口航运以及创新孵化。其中,大宗商品供应链全产业链是其支柱性业务,收入占比一度超过***%,而房地产及类金融等业务贡献的收入微乎其微,合计占比只有2%左右。
继续细分的话,象屿集团的供应链全产业链板块主要涉及金属矿产、能源化工、农产品以及新能源四大商品类别。其中,包含铝在内的金属矿产,为象屿集团贡献的收入超过六成。
从供应链业务的核心运营主体厦门象屿的财报中得知,2023年,铝产业作为7大核心品类之一,贡献的期限毛利为8%。到了2024年上半年,这一占比已升至15%。
毋庸置疑,在其强调“探索发展新动能”经营策略之下,忠旺集团的铝主业资产,无疑对象屿集团充满了诱惑。
02
不甘只做服务商
象屿集团以供应链全产业链为主业,这部分业务的核心运营企业为A股上市的厦门象屿。
早几年,厦门象屿描述自身发展战略时,还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为目标,通过供应链服务为实体企业降本增效,实现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互生共赢。
彼时,厦门象屿对业务模式的要求是全面向“供应链服务商”的长期战略转型。
但随着公司在金属矿产、农产品等产业链上积累一批优质的头部合作企业,沉淀了大量产业、信息、物流、金融等方面的***,在上游议价能力、下游分销能力方面形成了话语权。而今,厦门象屿已不甘只做供应链体系的服务商,而是开始向上下游延展“生意”,甚至切入生产制造环节,旨在成为“供应链运营商”。
厦门象屿曾给出过公司业务模式发展的4个阶段,具体来看:
1.0阶段——公司将从原先的“单点服务”,升级为替制造业企业客户提供原材料***购、产成品分销、库存管理、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赚取综合服务收益;
2.0阶段——公司向上下游延伸“综合服务”,建立厦门象屿特色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3.0阶段——切入的生产制造环节,形成“供应链服务+生产制造”的运营模式。也就是从过去“供应链服务商”转变为“供应链运营商”。不光要赚服务收益,还要赚生产制造的钱。
4.0阶段——依据AI技术、算法策略、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形成象屿数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基于沉淀的大量服务案例数据,深入理解制造企业客户的需求,为其定制输出个性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回过头来看,如今象屿集团积极收购并控股忠旺集团铝主业资产,是其切入“生产制造环节”,向“供应链运营商”迈出的重要一步。
毕竟忠旺集团虽被破产重整,但其曾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铝制品生产制造商,不仅从事铝加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还形成工业铝挤压、深加工以及铝压延3大核心业务并举的发展格局。
03
业绩压力愈来愈大
实际上,在主业供应链领域,象屿集团早有部分延伸的制造业务,如子公司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象生化”)和PT Obsidian StainlessSteel(以下简称“象屿OSS公司”)两家企业。前者从事玉米深加工,后者则是象屿集团斥资140亿元在印尼打造的250万吨不锈钢一体化冶炼项目公司。
只不过,这两家制造业子公司的业绩情况一言难尽。
从象屿集团的相关评级报告得知,2021年至2023年,象屿OSS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20亿元、2.29亿元、-23.46 亿元。净利润一路下滑并最终由盈转亏,原因主要是在外部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上游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上升,而产成品下游需求及价格下降,挤压了利润空间。
同期,金象生化实现净利润分别为 0.26 亿元、0.34 亿元和-1.94亿元,业绩亦由盈转亏。
不仅如此,碍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等因素,象屿集团整体的经营业绩也不理想。
2023年,象屿集团营业总收入为4904.98亿元,同比下滑12.8%;利润总额为13.4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80%。同期,核心上市子公司厦门象屿的营收为4590.35亿元,同比下降14.7%;净利润15.74亿元,同比下降40.31%。
进入2024年上半年,厦门象屿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进一步同比下降12%以上。
在此背景下,厦门象屿在优化经营策略时,提出了“探索发展新动能”的口号,强调加强内部联动、新团队培育和新品类、新市场开发。
如今推进对忠旺集团铝主业资产的收购,不仅有助于提升其供应链核心主业的行业地位,成功切入供应链生产制造环节,也让其向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综合性投资控股集团迈进一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坐拥亚洲最大铝加工资产的忠旺集团,与渴求业务模式升维的象屿集团,说是“久旱逢甘霖”也不为过。甚至忠旺集团的“濒危”,实际上给了象屿集团入局的契机。
试想,如果忠旺集团没有陷入困境,要拿下其最核心的铝主业资产的控股权,或许就不是43亿元了。
标签: #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