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气候风险 巨灾保险探索“新解法”

tamoadmin 0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晶晶 眉山报道

  近年来,全球范围频繁敲响“气候警钟”,自然灾害的风险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针对灾害保障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助推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脚步。

量化气候风险 巨灾保险探索“新解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川眉山仁寿县是全国产粮大县,但这个“天府粮仓”也要面对恶劣气候带来的生产挑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在当地调研时了解到,针对这一难题,当地多部门联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财险”)推出了特色化保险方案——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使得农业遭受极端灾害后可以快速得到经济补偿并恢复再生产,稳定了当地的种粮信心。

  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周海涛接受记者***访时表示,用指数化产品解决巨灾难题,无需依靠传统查勘定损,可以迅速而低成本地给予赔付。

  在他看来,提升巨灾保险的供给能力,需要联合保险行业的力量。单一的主体哪一家都不足以应对。国内财产保险的主体共同联合起来组成共保体,把***集约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撬动效应。

  因地制宜“个性化”保障

  天气指数保险的基本原理是将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特定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被保险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

  这种保险产品设计旨在把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量化,通过客观的气象指数作为赔付标准,省略了灾害发生后的定损过程,理赔快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四川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质灾害、全年防地震,各种自然风险挑战相互作用,极易产生“想不到”的风险和“看不见”的问题。而巨灾天气指数保险,能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灾害特点“个性化定制”方案。

  据记者了解,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针对仁寿县域气象特征,早在2022年就为其量身定制了2000万元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障,中国人寿财险仁寿县支公司经理汪平告诉记者,2021年至2023年,仁寿县已经累计从这一保障方案***获得赔款653.7万元,所赔付款项全部划转县财政用于全县减灾抗灾救灾相关工作。

  2024年,仁寿县农业指数保险的保障地域范围为仁寿县管辖的27个乡镇(街道),保障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指标,分别是高温热害、强降水及旱灾。具体来看,当保险期间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日降水量≦2毫米)天数达到15天,即视为触发旱灾事故,保险人按连续无有效降水日天数对应的标准给予赔付。高温指标则是在保险期限内,日最高气温大于36摄氏度的累计值作为有效热值,保险人按累计有效积热值对应的标准给予赔付。

  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劲松向记者表示,在仁寿县的巨灾天气指数保险模式中,承保的是地区全域的农作物,被保险人是***相关职能部门,赔款用于补偿***部门为恢复农业生产支出的灾后救助费用。相较于传统巨灾保险,具有数据可量化、理赔公允性、管理成本低、理赔时效快的优势,此外还能借助再保市场实现风险分散。

  仁寿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鸣表示,灾害保险赔偿款作为防灾、减灾、救灾投入资金的重要补充,有效降低了县本级财政资金投入,“体现了金融保险在多层次灾害风险分散中的保障作用”。

  除了仁寿县,近年来四川省还有多个县域获得农业巨灾风险保障。据记者了解,截至2024年5月,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累计为四川全省8个地市的17个区县专项定制了巨灾指数保险产品,提供近4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巨灾赔款支出合计已超1900万元。

  从国际上看,巨灾保险往往不仅局限于保险企业一端,还需要和***力量进行协同。

  周海涛向记者表示:要整合应急部门、国土***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多方的***和信息平台,然后和保险行业平台打通,形成立体多维的巨灾防控平台,才能更好地把保险的服务和***的治理通过科技手段有机融合。

  除了整合社会***,还要更精准、差别化地分区域、分场景来设计巨灾保险产品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程度。

  “例如在不同省份发生巨灾的情况下,损失的力度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更精准地来做风险模型和定价。协同***部门分区域、分地域、分领域地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巨灾保险产品,而不是全国各地都一样。”周海涛对记者表示。

  “防、救、赔”结合 推动风险减量

  仁寿县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不仅是四川探索农业巨灾风险保障模式的样本之一,也是中国人寿探索地方性巨灾保险、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了解,2023年,中国人寿财险参与承保了25个省级和地市级***巨灾保险项目,通过巨灾保险已经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31.4亿元,支付赔款1.5亿元。

  据了解,该公司在根据区域差异化风险研发巨灾指数保险产品外,也通过持续推进巨灾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提升灾害预警等巨灾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中国人寿财险财产保险部总经理邹红表示,“一方面,我们积极构建再保险保障体系,引进巨灾风险管理先进经验,持续加强承保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地区风险特点和保障需求加强产品创新,一定程度使巨灾风险在不同灾因和物理空间上实现分散。比如今年我们参与承保了河北省综合巨灾保险项目,通过5 年协议期实现了时间周期上的风险分散。”

  “截至2023年年底,巨灾保险共同体整体累计为全国2134万户次城乡家庭提供7918亿元巨灾保险保障,累计赔付1.05亿元。”邹红说。

  中国人寿财险财产保险部巨灾保险处王淑伟透露,“下一步,公司将加强政企合作,形成针对一些区域更特色化的保障方案,更好参与和推动***巨灾保险试点推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一些区域的风险特点,提升巨灾风险识别、计量评估和精准定价能力。”

  加快对巨灾保险的探索,也是市场机构对于2023年1月《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的多项要求的回应。想更好达到风险减量目标,将巨灾风险保障重点从灾后赔付驱动向灾前预防是有效手段之一。

  周海涛表示,过去保险更关注灾后的及时赔付,如今风险防范、恢复重建都需要保险行业贡献价值。“防、救、赔”的有机结合,对于保险价值的延展是一项新的考验。

  近年来,包括对高风险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为潜在风险相关人、企业提供防灾减灾建议和技术支持;以科技手段推进智能检测系统、提高风险减量服务的精准度等灾前预防手段都受到重点关注。

  记者在调研现场就看到,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正以暴雨灾害为背景开展大灾应急演习,通过模拟暴雨红色预警情景下的车险现场施救、车险理赔现场定损、车险小额案件结案、企财险现场查勘、工程险现场查勘等复杂情况,全面检验大灾应急预案的操作性、有效性,同时运用车险科技工具、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升大灾案件处理效率。

  风险减量也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据介绍,中国人寿正通过构建金融科技体系,推动新技术在决策支持、优化服务、风险防控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运用。

  例如,通过搭建“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依托可量化的风险数据、地理空间信息和客户风勘结果等,从源头把控风险,精准风险防范,用科技手段解决灾害风险“看不清、看不全、管理难”的问题。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推送综合灾害预警信息超过 4000 万次。

  周海涛表示,中国人寿财险未来将深化风险减量管理,进一步助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标签: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