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程维妙 北京报道
“金融科技创新需要更加关注均衡性。中小微企业受限于***,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很容易与大型企业产生代际差距,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给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新问题。如何构建层次更丰富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当下有待解决的问题。”5月30日,在“第九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从C端来看,要注意弥合数字鸿沟。
会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杨凯生进一步表示,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收集中小企业的结构性、非结构性数据,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计量方式,从而增加对他们的信贷投放。
在上一届优秀案例中就有相关应用。例如一家银行创新应用的AI大模型,实现了数字化触达、运营和大数据风控。基于细颗粒度企业认知,大模型可以分析不同科技型企业的信贷需求和规模,通过线上广告等方式数字化触达海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高普惠金融覆盖广度。
除了信贷投放外,作为过去20年间我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创新,数字金融的应用还体现在移动支付、在线投资理财、场景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同时,数字金融也是“五篇大文章”的支撑及发展动力来源,深刻影响金融核心竞争力与服务实体的能力。
当前,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也在转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卓在活动上表示,未来数字金融发展趋势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二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金融,三是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金融,四是跨境数字金融与中国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企业出海。
其中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方面,他谈到,以ChatGPT和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进入智能涌现阶段。过去几年,居民投资难的问题凸显,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居民财富的有效配置,为长尾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投资端难题,同时引导这些资金转向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未来,数字员工、智能办公助手、智能风控、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标签: #金融